石头上能长草?近日,在上海建材集团岩棉企业的展示厅里,记者看到了石头的“变形记”。一块形似海绵的黄色板材被切成几块,浇了水,上面插了几株蓬蓬勃勃生长着的绿萝。“这块板材就是用岩棉做的,而岩棉就来自石头。”企业总经理倪建华笑着说,“用它种植水果、蔬菜,不但绿色环保而且无公害。”
所谓岩棉,是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岩石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化、纤维化而制成的无机质纤维。在岩棉企业,有两项很“酷”的演示:一个是用1000摄氏度的喷枪火焰对着岩棉板材烧,板材长时间不会变形,板材背面还可以用手触摸;还有一项就是用岩棉把闹钟团团包起来,外面丝毫听不到闹钟的铃响声。而这正是岩棉的两大特点:防火等级高,隔音功能好。
新材料很酷,叫好又叫座。随着国内对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防火保温材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岩棉产品目前供不应求。岩棉企业2011年销售收入1.7亿元,2012年销售收入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2 %。然而谁又曾想到,就在几年前,这家企业却设备破旧、濒临关停。
原来,岩棉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但以往国内产品比较低端,行业发展缓慢。岩棉企业也只能生产低档次的产品,在成本较高的上海,在低价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2010年,企业作出决策:一定要研制高端岩棉,走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他们顶住压力,一方面从各种渠道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研发人员反复攻关试验。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开发出了符合欧洲标准的外墙外保温专用岩棉,次年就实现了向欧洲出口7000多吨的销量。“每吨不但多卖了1000元,而且打响了大家的品牌。”倪建华说。由此带来了“滚雪球式”的连锁效应:岩棉企业相继开发成功国内首创的农用棉、外墙外保温专用岩棉、防火黑棉、低氯岩棉、防火隔离带专用岩棉和A60船用产品,并获得8项专利。其中A60船用产品通过国际船级社认证,成为岩棉中的顶级产品,填补了国内研发的空白。
事实上,在上海建材集团,类似岩棉这样传统建材产业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速对接的案例还有很多。玻璃不仅用来做窗户,还可实现节能、储能甚至能量转换;水泥厂不再是“耗能大户”,变身为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户。依托转型发展、创新驱动这一系列转变,新材料产值已占上海建材集团总产值80%以上,产品普遍应用于世博场馆、上海中心等海内外标志性建筑。 (张晓鸣)
(记者手记) 旧瓶装上了新酒
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新材料从哪里来呢?岩棉企业的做法回答了大家的疑问。有时候,传统产业并不应该简单淘汰和转移,试着从母体中“沙里淘金”,往往能有很多意外的收获。
上海工业基础好,配套齐,有自己的优势。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这些优势不能放弃。去年,上海在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加大了力度,推进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今年还将继续聚焦,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制造业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型。
乍一看,企业还是原来的企业,但旧瓶装上了新酒。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的注入,让传统产业实现了升级换代,拓展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