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节选
[主持人]: 各位东方网的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收看东方网嘉宾聊天室为您带来的在线视频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郝静芳。今天大家非常高兴邀请到了我身边的这位嘉宾,为大家先容一下,上海国盛(集团)有限企业董事长施德容。很多网友已经在网上留言了,希翼在节目当中有更多跟网友交流的机会。作为国盛集团,它的年龄相对来说是非常年轻的,大家了解到它是2007年成立的,所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有很多网友在问,国盛集团究竟是什么样的集团?主业又是什么呢?
[施德容]: 大家企业是一家具有综合投资功能的国有资本经营企业。经市政府批准,于2007年4月由原盛融投资企业、大盛资产企业和家化、建材、蔬菜等几个实业企业合并重组成立,但真正启动从08年年中开始。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归口市国资委管理。目前,集团的总资产有将近500亿元,归属母企业的净资产180亿元左右。企业正式运行近3年以来,围绕“服务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这一中心目标,一个“运作国资进退,推动国资流动”的经营平台已经搭建成型。
[主持人]: 您刚刚提到一个词汇,在大家聊天主题当中也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国有资本经营企业的进退之道”,对于国有资本经营企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能不能先容一下?
[施德容]:国有资本经营企业,各省市都有,包括央企。目前来看,总体上是为国资、国企改革服务的。但由于不同的区域,情况不同,国资国企改革的进程也不同,所以在功能和定位上不仅有差异,而且也是不断变化的。上海国资委根据大家现阶段的国资经营企业的需求,给大家定位非常明确。资本经营企业最简单讲就是专门从事股权经营的企业,对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并购、包装上市,对企业的股权、债权、资产进行买卖的企业。大家企业的主营业务简单讲就是两块:一块是投资与投资服务,包括重大产业项目投资,科技创新项目投资,产权经纪、财务顾问等投资服务。一块是资产经营管理,包括股权管理、资产处置等。国盛作为上海国资的资本经营企业,它的主要职责是为上海的产业发展服务,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服务,从而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
[主持人]: 大家对于自身的定位有非常明确的目标,相信以后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不断去探索和尝试,三年的时间走过了,这三年的时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为国资、国企改革服务的平台。作为一个平台来说,一方面需要去打造,另一方面大家也需要通过市场、通过更多的国资国企来认可这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怎么去诠释它呢?
[施德容]: 08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整个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进行了调研以后,开了工作会议,出台了“国企改革30条”,在这30条当中有很多的内容,其中有一条就是把上海的市管国有企业按照战略定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业类企业,强调着重突出主业,以培育壮大产业为主,要发展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优势企业。比如:上汽、百联;第二类是资本经营类企业,目前就大家一家;第三类是政府投资类企业,着重发挥在非竞争性、公益性领域的主导作用。比如说城投、申能。那么,像国盛这样的资产经营企业就是要围绕国资国企的改革,搭建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着重发挥资本经营和股权运作的杠杆作用,引导增量,盘活存量,确保国资在流动中保值增值,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国有资产的布局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重组联合和推进证券化中发挥运作平台作用。随着最近几年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国盛已经成为了一个国资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平台。
[主持人]: 这个平台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从最初的进和退,到现在的大进大退,怎么理解这之间的变化和过程呢?
[施德容]:进与退是流动的,在这几年的不断探索中,大家对于进退的原则形成了一致的看法,感觉有这几条标准:第一,如果大家要进,要进行股权投资的话,这个产业是不是符合“十二五”规划的大方向?是不是上海调结构、促发展中需要进的产业,是不是一个朝阳产业?第二,大家如果要投资的话,大家要琢磨,大家是否具备发展基础?有没有相匹配的产业基础?或者相匹配的专业人才、管理能力?第三,大家感觉,因为大家是国资,如果去投资一个行业,要判断这个行业适不适合国资持有?是不是适合国资阶段性持有?在投资前就要想到有没有退出的可能?有没有上市的可能?有没有盈利的目标?这些都要想清楚,要论证清楚。在市场化的、专业化的论证之后,对于符合上述原则的产业和业务要集聚资源、加快做强做大。如果相反的话,大家就要退,当然退,也不是一夜之间全部退掉,要有节奏的,水到渠成地,逐步地退出来。我感觉,大家作为平台,就是要体现资产的流动性。大家也在琢磨用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这个企业前进的力度呢?比如说,最基本的,年净资产回报率达到多少,负债率达到多少,这是一个企业健康的标志。大家现在考虑退出市场、进入市场,这也是非常好的指标。大家不仅把存款、贷款的资金流量评估好,而且还要关注大家自己的流动性。过去的国资,很大的弊病就是固化,所以,大家要关注流动性,在国盛的这个平台上,大家有节奏地进退,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力度越大,越显示大家企业的水平。
[主持人]: 您从综合的角度给大家谈了作为国盛集团进退的选择,大家很想从细节了解一下,过集团怎么定义这样的进,又如何把这些企业更好的往前推的呢?
[施德容]: 国盛运转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进的方面,大家也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作为政府的投资平台、投资工具,国盛的重要职责是按照国家、市府的意图,以股权投资方式,参与国家级战略性、先导性、示范性重大项目的投资。比如说08年,国盛集团代表市政府出资50亿元,参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企业,占该企业26.3%的股份。我非常清楚记得中国商飞是在08年的5月11日,汶川地震前一天成立的,到现在为止有三年多的时间。但个企业的发展真的是非常迅猛,作为董事,置身于这个集体当中,我真切地感觉到大家国家真的有一批非常有激情的、非常有使命感的高端人才在为这个航空事业奉献。大家的支线飞机ARJ21,去年已经飞上蓝天了,在珠海航展上也做了表演,大家都很振奋,今年可能就要进入市场。还有C919,150座级单通道客机,现在也正在加速研制,6月19号已经在法国巴黎航展上展示亮相,全世界都很关注,大家也很自豪。按计划,2016年,C919将正式投放市场。前不久,大家董事会成员一起去参观了总装工厂,大家都感到非常地震撼。09年、10年,根据上海市政府和中国商飞的战略安排,国盛集团还参与了中航商飞发动机企业和中航民机航电产业企业的投资。随着大家参与大飞机项目的股权投资,这个产业链接下来将在上海不断地衍生,大家非常自豪能够进入这个领域。
此外,在资本运作、股权投资中,大家也和上海的国资国企一起合作。大家非常明确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不是主角,但是大家一定做好配角,起好辅助的作用。举例来说,上海医药重组,原来是三个上市企业,上海医药、上实医药、中西药业, 09年左右,希翼重组成一个大的“上海医药”。为协助上实集团重组整合,大家提供了总额20.4亿元的现金选择权,成为重组后“上海医药”的第二大股东,持有该企业8.64%的股份。在整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大家也是做了大量市场分析之后,果断作出决策的。重组后的“上海医药”,股价从复牌前的11元/股左右,逆势上涨至10年的高点26元/股左右,现在基本也在17元左右。今年“上海医药”又在香港成功地发行了6亿多股H股,募集资金港元160亿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项目,不仅成功地推动了上海医药的发展,而且大家也从中获得了投资的增值。
又比如说,上海城建,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特别是在隧道建设领域,是一支非常著名的铁军。在上海、乃至国内都发展得比较好,但它也有困难的地方,那就是资本金短缺,另外,资本运作也需要加强力量。大家在交流当中,一拍即合,大家优势互补,它拿出项目,大家拿出资金,一起成立了上海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其实是一个投资企业。09年大家配合得非常好,当年就拿到60多亿的订单,第二年100多亿,发展非常快,现在还走出去,拿到了国外的订单。这个企业不仅是拿到了项目,而且当年盈利,第二年,有更多的盈利,大家的合作非常愉快。当然,大家也不是说光出钱,大家还把财务总监派了过去,也有经营管理的人才派过去,在加强管理和资本运作上,大家共同合作。该合资企业已成为城建集团推进整体上市、开展资产证券化工作的重要板块。所以,今年根据战略上的进展,前一段时间,隧道股份停牌,现在复牌了,现在是整体上市,大家已经评估,投资增值了。一方面大家是帮助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推动国资资本化,大家起了辅助的作用,但是大家也得利,形成了大家的盈利模式。
[主持人]: 在进的过程当中,是很多企业优势的结合,相互的互补,最后形成共赢的局面。
[施德容]:国盛还与其他国企、央企、区属国企展开了各类优势互补的合作,大家立足国盛集团不当主角,尽力做好配角。大家是资产与资本之间的桥梁;大家是市场化融资的平台,大家是推动国企改革的润滑剂;大家是激发活力的“鲶鱼”;大家更是肩负特殊使命的特种部队。当然,大家的服务是市场化的,是专业化的,大家要找到大家的盈利点。
[主持人]: 刚刚你举了很多成功的案例,让大家看到国盛集团在这方面做出的成绩。但大家也想知道,在进入的过程当中除了选择相对有优势或者有强势的企业,采取进的步伐,大家看到国资国企在某一部分的企业还是有着自身的困难,大家如何选择进入对象?是否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
[施德容]: 我认为,都是从实际出发的,因为整个上海国资国企在改革进程中,它们各自的目标都很清楚的,有的要解决困难,有的要退出,有的要进入资本市场。大家从各种角度和他们一起商量、配合,我感觉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只是作为配角,甚至是无名英雄。但大家要努力既把合作做好,大家也能得益。在这个过程中,国资委也不断地大家的工作进行引导,大家也积极地和跟各个行业集团也在不断地接触。
[主持人]: 这让大家看到了国盛集团存在的必要性。刚才提到“进”,当一个企业需要退的时候,往往要忍痛割爱,大家看一下国盛集团走得非常有自己的特色,退出并不是像大家所看到的惨淡的离场,甚至有时候还是以光辉的形象慢慢淡出而已。
[施德容]: 其实,国盛集团不仅是退,也有进,我刚才讲的是大家与外部的合作,其实,大家内部也是有进有退的。在07年、08年的时候,国资委划给大家各种类型的资产,大家也在思考,不能说外面做得不错,那么,大家内部怎么样呢?根据前面讲到的进退三个原则,大家对内部的资产,也是有进和退的把握。比如说,大家下属的建材集团,有两个上市企业,一个是棱光实业,一个是耀皮玻璃,做高端玻璃,做新能源当中需要的复合材料。大家有这样的人才,又是在上市企业,所以,大家要以进为主,这个进是支撑他们核心产业的提高,支撑他们在这个领域当中做到行业领先,通过资本运作跨越式的发展。比如说,环球金融中心,包括正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使用的都是大家的高端玻璃,而且是大家市场化中标获得的订单。大家还和无锡尚德合作,生产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超白压延玻璃。这些产品目前都是供不应求的。此外,大家还在研究开发包括复合材料在内的新产品。在大家手中,这两个上市企业肯定会做好、做大,也一定会在资本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第二个,08年,蔬菜集团划拨进来以后,整个社会非常关注,老百姓也很关注。每天上海的蔬菜供应量在一万吨左右,70%是全国各地运来的客菜,只有不到30%是上海郊区种的。而在这70%当中的80%以上就是大家这个蔬菜集团提供物流平台交易成功的。所以,像这样的集团进来以后,大家也是感到责任重大,市委书记、市长、各职能部门经常来检查工作,因为这是关系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近年来,大家把蔬菜集团在外省市的20个精品基地,发展了100多个。不仅丰富了市民的饭桌,而且确保了在灾害性的天气突发时,大家能够稳定菜价。同时,大家也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去年世博期间,蔬菜集团承担了世博场馆的蔬菜供应,实现了零投诉,大家目前在做的是将世博食品安全制度常态化。比如说,加大检测力度,搭建两道防火墙,在安全检测环节上构筑基地检测和市场检测两道防火墙。如出现问题,可以实现食品安全追溯。检测中心添置的先进设备,可在2分钟内快速检测88个样本,可检测项目从过去的8个增加到了现在的22个,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此外,检测中心还可以开展瘦肉精快速检测、重金属检测、食用菌类荧光检测等。所以,我想在这里说,请市民放心,大家会严把食品安全关,上海蔬菜集团经销的蔬菜一定是放心菜。对于蔬菜集团,大家既要从社会民生角度考虑问题,又把兼顾经济效益,甚至还要考虑,在资本市场的操作上加大力度,最终,有利于这个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个也是大家要关注的。
第三个,大家这个企业在学问创意产业上有很多的基础,包括07年做过特奥会的开幕式,去年牵头做过世博会的上海企业联合馆,做过国际黄金大奖赛,有一批这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再加上,大家还有下属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校,有这样的存量在这里,大家当然要扶持他们到学问创意产业领域去发挥作用。比如说,上海工艺美院,大家跟央企中国黄金总企业成立了黄金创意产业中心,和三维动画领域领先的水晶石企业合作成立了水晶石学院,现在又和国际上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WPP集团、法国的达索集团等一系列优秀企业合作办学,大家在这个基础上,还在探讨学问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往产业方面引导,搭建产学研平台,培养人才。因为大家有了这样的平台,就能把价值提升出来,把作用提升出来,从而更精确地来寻找大家的定位。
还有一个环保节能领域,这个市场非常大,在上海要加强力量发展,大家也关注到,大家建材集团生产的岩棉,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保温防火材料,科技含量高,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自1115大火后,建筑施工安全日益受重视,国家规定100米以上的高层必须使用岩棉来防火。所以,该产品目前是供不应求。目前,大家正在江苏扩大产能,目标是最终进入资本市场。7月7号《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个资讯就说大家建材集团,黄沙、水泥、砖瓦、玻璃这些传统行业怎么转型的问题,很多工厂过去都是冒黑烟的,现在都要转型、关闭。最近经过市里面批准,大家在组建一个非常大型的实验基地,就是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此外,大家也在探索设立节能环保创投基金,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以项目发掘和培育为重点,促进节能环保领域科技、资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
大家希翼把手中的资源通过转型、资本运作,提高价值以后变成新的东西。当然,如果国资委又有新的任务交给大家,大家还要在新的领域继续探索。
讲“退”也是一种平衡,大家退的力度其实是越来越大,一个退字也不是简单的说。大家卖东西,退的内涵还是很丰富的。比如说家化集团,大家很关注,最近停牌了。到大家集团的三年当中,无论在品牌建设上、网络建设上,都是有着非常好的发展。但是,从战略上来讲,从大家出资人的意图来说要“退”,这个“退”就是整体转制。从公开的信息都可以看到。家化集团下面有一个上市企业,现在在停牌。我认为,这将是最近阶段上海国资退出的一个经典案例。
比如说,这两年的棱光实业,做高端的复合材料,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叶片,通过资本运作增发到上市企业去,其实也是退。当然刚才讲到的关于投资的进退三类原则,大家现在不断统一思想,不符合这三个原则要退。大家内部讲起来,把大家所有的资产在07年、08年经过梳理,梳理完了以后再清除,什么样的企业占多少,大家的资产价值大概在哪里,基本清楚了,从09年上半年加大力度。大家专门成立了机构,就是把三类企业加快速度退出去。这三类企业,第一是壳企业,第二是亏损企业,还有不符合这三类标准的企业,坚决退出来。退也是蛮难的,当初大家集团组合的时候有400多个独立法人的企业,层级多,四级、五级、六级都有。所以大家现在加大力度在退。09年退了80家,去年退了100家,今年感觉到原来07年、08年划拨进来的企业基本上退完,力度非常大。一方面制止了出血点,另一方面释放了资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主持人]: 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会有它的难度?
[施德容]: 投资有难度,但在退的过程当中可以总结很多,比如说大家这两年安置分流了2000多名员工,要把这些职工当作兄弟姐妹来看待,尽可能地用好政策,有情操作。而且释放的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去年处置了一些资产以后,释放了19万平方米的土地、7万多平方米的房产,可以投入到新的经营当中。当然这是三类企业,还有一些项目也在有节奏的退出。所以,这几年大概有40多个项目,包括刚才还在企业当中,有60多亿全部退出,还有50多亿正在处置过程当中。大家感觉一个企业还是有进有退,资产要进行流动,有节奏的平衡起来。
2009年,大家在市国资委的引导下,收购了华融、信达等三个不良债权包。华融债权包标的44亿元,项目806个;信达债权包标的12亿元,项目123个。此外,还有一个30多亿的资产包。
[主持人]: 在进和退当中有一个平衡,让这个平台有更好的运行机制。在大家现场交流的同时,互动平台上有很多的网友把他们关心的问题提交上来了,大家利用这样的机会,也是借用今天的交流平台看一下网友的问题。其中有一位网友问到的问题是,现在大家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谈到了专业化、国际化。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下,上海国盛如何来避免全球金融带来的风险呢?
[施德容]: 你讲得是一个非常大的、宏观上的经济问题。作为大家来说。大家首先考虑的是,在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下,国资国企在资本运作过程当中,或者在他们碰到困难的过程当中,大家作为一个平台,如何为他们服务?我想,所有的经济发展都会碰到很多问题,所有的困难当中也包含了各个方面的问题。总体来说,大家这个集团的发展还是比较平衡的,大家确实也是在处理问题、服务其他企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所以,和整个金融发展的力度或者说危机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就看大家怎么去服务,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不断成长。
[主持人]: 还是传统的中国学问在国盛集团当中的融入,大家以这种自身的内在平衡来应对外界的各种严重。相信自身的健康显得更加重要了。在这里还有一位网友对您个人有一个问题,他说,您是作为系统管理工程的博士,他很想知道,你如何把系统管理应用到整个企业管应当中?
[施德容]:我感觉学习是给你一种思路,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应该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立足点。因为大家在处理一个具体问题时,经常由于立足点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导致处理的结果大为不同。举例来说,大家虽然是做配角的,但要明确知道大家的作用,就是刚才提到的,大家是为上海整个转型发展,为“十二五”规划服务的,是为国资国企改革服务的企业,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大家应该投什么,大家退什么。如果想清楚了,大家就可以从进退三原则来考虑,大家投什么、大家退什么,大家投资力度应该是多大。根据现有的能力,大家的资产,大家的净资产,包括大家资金现在的流动程度,来考虑大家投资的力度大概控制到什么程度。
举例来说,大家现在的资金,一方面大家有净资产,有注册资本,但也要考虑到大家的间接融资,大家是一个3A级信誉的企业,大家有多大的贷款能力心中要有数。然后在整个系统当中,面对各种金融品种,大家应该怎么用什么样的金融品种来增强大家的资金能力。再比如说,直接融资,大家去发债,因为大家这个品牌,大家在两年当中发了70亿的中期债和中期票据。我要明白整个企业大体上是在大系统当中如何相互影响并发挥作用的,然后才能在投一个项目的决策当中,顾及整个系统的能力和资金的能力。我想,这种常识也是一种系统,不光是一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很重要一点就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来看问题、思考问题,所以,在处理具体问题就有自己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做的时候就会理直气壮,觉得心里很踏实,因为我是站在更高层面上观察这个问题的,就应该这么做!一样的投资,你说投在西藏、投在新疆,投在上海,为什么投、为什么不投,有一个标准、有一个立足点在,那就是站在更高层面上考虑问题的思路。